
北京市西城区志成小学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2021-09-15 10:30:57.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推动我校学校体育工作科学发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 工作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大课间活动,优化课外活动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实施体育育人功能,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地设置和开展各项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关注差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推动素质教育。
3.增强体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营造人人参与、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确实保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效实施。
4.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切实保证开足开齐体育课,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塑造学生健康品格。
二、组织机构及要求
(一)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1.组 长:刘云凤 王智勇
2.副组长:赵新 谌媛媛 米文勇
2.成 员:各年级组组长
(二)学校各职能处室职责
1.组 长: 全面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开展
2.副组长:起草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指导体育组开展体育教学、大课间、课余训练等工作;制定课程表,体育活动时间表,完善、整理体育器材室的管理制度,班级借用记录,场地划分,体育安全保卫制度,体育器材室帐目,清单等。
3.学生指导中心:营造氛围,大力宣传,协助体育工作组完成好各项体育活动
(三)学校体育工作要求:
成立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学校每天一小时活动(大课间及课外活动)情况资料,做到开足开齐体育课(每周5节体育类课程),课程表上要体现。完善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资料,完善运动场、器材库等场地管理及使用情况登记信息;完善学生的健康档案资料;完善学生在体育活动期间的安全保障措施;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三、体育工作实施措施
1.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学校每周开设5节体育类课程,即每天一节体育课,实施具有志成特色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改革。因地制宜,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创新课程形式,推广具有民族特色体育活动,逐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力,保证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把课外体育社团活动纳入日常教学计划,精心组织安排,确定体现特色的2—3个社团项目,组织有运动天赋和体育特长的学生坚持常年系统训练,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带动全校人人“达标争优、强健体魄”,努力形成学校的体育品牌。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每天上午课间操时间30分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操、眼保健操等体育活动。
3.积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体育运动会,完善校内单项体育活动的联赛制度,每学期举行1—2次单项性体育活动和竞赛,通过比赛、嘉年华等形式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锻炼积极性。
4.充分发挥《国家学生体质健标准》的导向作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标准》,配备必要的测试仪器设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测试做到全复盖,应测学生数100%,上报率100%,合格率达98%以上,良好率达70%以上,其中优秀率不低于30%。各校要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标准》测试报告分析制度,学生的测试成绩要记入学生素质报告书。
四、体育工作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是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广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学校要按照要求,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对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进行自查,查缺补漏,确保国家督查顺利通过。
2.加大对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经费投入 ,学校将对落实校园体育活动加大经费投入,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公用经费用于保证开展体育活动场地器材设施的需要。
3.切实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时,要切实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从活动计划的安排、活动器材设施的检修、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过程的组织管理及医务监督等各方面要严格把关,防范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健康安全。
4.加强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宣传工作,学校立足实际,通过黑板报、国旗下讲话、校园墙体、体育课做好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宣传工作 ,形成较好的宣传氛围。
附件:1北京市西城区志成小学体育课程实施方案
北京市西城区志成小学体育课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落实《体育课程标准》中关于“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为指导思想,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终身受益”的体育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实现“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相统一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成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总体目标:
我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点;注意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高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重视传授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通过改革体育课的课程模式,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结合学生的实际体育水平和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作为我校体育课改革的目标。
三、 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
1.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目的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体育锻炼之中。
2.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使之熟练掌握1--2个运动项目技术技能,促进其健康成长,提高其身体素质,并为以后后继续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奠定基础。
3.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将相关理论知识渗透到运动实践中,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4.培养学生勇敢进取、顽强拼搏、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精神;树立学生公正、忠实、自由、合作的社会品质和尊重规则、尊重他人的法律意识。
5.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形成具有一定专业运动水平、各具特色的运动团队。
6.为学生搭建展示和发展自我的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参与使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促进师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达到强健体魄、全面发展的目的。
7.努力发展学校自身的特色项目,全体参加,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逐步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学校体育文化。
四、体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为了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必须从思想、组织、形式、方法等对体育课课程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体育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失去了体育课没有兴趣的健身性、娱乐性,更谈不上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体育爱好。结果导致许多学生毕业后体育运动技能一无所有,终身锻炼的习惯更是无法养成。这不能不说是体育教育的一种遗憾。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拟采取一种新的课程模式:一至六年级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采取3+1+1课程模式。“3”即3节常规体育课,“1”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创建学校的特色课程。一、二年级特色课程为:民族传统体育+形体,三、四年级开展的特色课程为: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五、六年级开展的特色课程为:民族传统体育(自主选修)+球类课程(自主选修)。
五、志成体育特色课程纲要
韵律活动
水平一(形体)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韵律活动和舞蹈的基本知识和美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初步学习韵律活动时身体的基本部位动作、动作组合和简单的舞步,让她们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更充分、正确的活动和运用自己的身体。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韵律感和节奏感,促进身体柔韧性等身体素质的发展,激发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以及文明行为,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内容:
1. 根据简单的乐曲和歌曲的节拍、速度,做头、手、脚等基本部位的练习
2. 在音乐或其它隐形伴奏下,做行进间模仿不同人物,不同形象和不同情绪的走
3. 基本舞步 后踢腿、小碎步、小跑步、跳跃步、踏跳步、踏点步、进退步、滑步、点步、蹦跳步等
4. 学习2——3个儿童集体舞、民族舞等
水平二(韵律与舞蹈)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对韵律活动和舞蹈有初步的了解,吸引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敢于在同伴面前充分的表现。在做操和舞蹈的表现中,动作协调、姿态优美、自然,通过自我表现和相互观察,矫正姿态,为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以后的学习与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活泼愉快、开朗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够与同伴互帮互助,积极合作,相互鼓励,共同提高。
教学内容:
1. 根据简单的乐曲和歌曲的节拍做转动、跳跃动作的练习
2. 基本舞步 长跑步、前踢步、垫步、踵趾步、踏踢步等
3. 学习2——3个儿童集体舞、民族舞等
4. 在教师的启发下,根据主题做人物的不同情绪或动物姿态、物品等的表现活动
小篮球
水平三
教学目标:
能够说出所学小篮球基本技术的动作名称和术语,了解小篮球运动的基础知识、锻炼价值,了解简单的比赛规则。
初步掌握和巩固小篮球的基本技术,并能够在篮球游戏及比赛中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发展学生体能。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小篮球的练习,体验小篮球活动的乐趣,表现出承受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
教学内容:
1. 基本技术
(1) 基本站立姿势
(2) 持球方法
(3) 移动、起动、急停
(4) 传、接球 双手胸前传、接球
(5) 投篮 行进间投篮 、单手肩上投篮
(6) 运球 行进间曲线运球、体前变向运球
2. 发展篮球活动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用游戏方式进行单项或综合技术竞赛
(1) 熟悉球性的练习
(2) 运球投篮接力
(3) 运、传球游戏
3. 教学比赛 三对三、四对四、五对五等
4. 比赛规则 结合所学技术和比赛介绍有关规则
小足球
水平三
教学目标:
能够说出所学小足球基本技术的动作名称和术语,了解小篮球运动的基础知识、锻炼价值,了解简单的比赛规则。
基本掌握和巩固小足球的基本技术,并能够在足球游戏及比赛中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奔跑、跳跃能力,提高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自尊心、自信心,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
教学内容:
1. 基本技术
(1) 传、接球 脚内侧、脚背内侧、脚背正面、脚背外侧
(2) 运球 脚背内侧、脚背正面、脚背外侧
(3) 射门 脚背内侧、脚背正面
(4) 头顶球 前额正面
2. 发展足球活动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用游戏方式进行单项或综合技术竞赛
(1) 熟悉球性的练习
(2) 传接球比赛
(3) 射门比赛
(4) 端线足球
3. 教学比赛 5人制、7人制等
4. 比赛规则 结合所学技术和比赛介绍有关规则
小排球
水平三
教学目标:
能够说出所学小排球基本技术的动作名称和术语,了解小排球运动的基础知识、锻炼价值,了解简单的比赛规则。
能够掌握简单的小排球的基本技术,如发球、垫球、传球等,并能够在游戏及比赛中灵活运用,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及快速反应能力。
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坚毅果断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尊重对手、规则的意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
教学内容:
1. 基本技术
(1) 准备姿势和移动
(2) 垫球 正面下手双手垫球
(3) 传球 正面双手上手传球
(4) 发球 正面(侧面)下手发球、正面上手发球
2. 发展排球活动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1) 熟悉球性的练习
(2) 垫球比赛
(3) 传球比赛
(4) 发球比赛
(5) 过网球
3. 教学比赛 分组对抗
4. 比赛规则 结合所学技术和比赛介绍有关规则
民族传统体育
教学目标:
学习和掌握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知识、方法和基本技能,体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特点,感受活动的乐趣,为学生搭建展示和发展自我的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参与使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促进师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达到强健体魄、全面发展的目的。努力发展学校自身的特色项目,全体参加,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逐步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学校体育文化。
教学内容
1.一至四年级以游戏、小竞赛形式开展的项目(一至四年级 ,每班每节课从一个单元中选取一个项目进行教学,下一次课程选取其它项目进行教学。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交换下一个单元进行教学。):
跳房子 滚铁环 抽陀螺 投沙包 花样跳绳
三人大板 多人多足 三人搭棍 丢手绢 踢毽子
较脚劲 押加 抱架腰 扭棍 踩高跷
2.五至六年级 以专项教学形式开展的项目(学生自主选择确定一个项目长期开展活动。):
中国式摔跤、竹竿舞、太极扇、踢毽子、跳皮筋、花样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