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成•家长学校】遇见成长 静待花开——志成小学525心理文化节之家长讲座
2024-06-03 09:08:05.0
撰稿:郑植 家长代表
组稿:马丽
供图:马丽 家长代表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校共育,值此“525心理文化节”之际,学校邀请西城区教科院学生生涯指导中心研究员田彤老师为家长朋友们带来一场题为《遇见成长 静待花开》的线上心理讲座。
在讲座中,田老师从“了解孩子 助力成长”、“如何看待成长中的孩子”、“让孩子听到家长的正面评价”、“家校合作”四个方面进行讲授。向家长呈现了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对应的教育方法,从心理学视角向家长解释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还给家长提出了促进家校合作的好方法。田老师专业又务实的讲座内容赢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一4班 闫谨言家长
尊重信任,耐心倾听。父母首先要信任自己的孩子,告诉他,你一定能行。耐心倾听孩子话语里所包含的想法及诉求,认同孩子的感受,引导他们做出自己的判断。细心观察,冷静交流。多观察孩子的个性特点,引导孩子发挥长项,因材施教。发掘优势,展望未来。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无谓的攀比,只能使孩子的信心丧失殆尽,甚至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他了,从而失去安全感。要用放大镜去发掘孩子的优势,用望远镜去展望孩子的未来。
用爱引领孩子成长,静待花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一同见证孩子们每个阶段独特的美丽,见证他们的进步与成长,分享他们的喜悦与感动。
二8班 刘俊喆家长
今天,我们听了《遇见成长 静待花开》的讲座,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感触很深。老师讲了孩子的生长过程各个关键期的心理变化。帮助家长了解和引导孩子建设健康心态,帮助家庭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孩子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期待鲜花盛开。
三1班 梁文起家长
听了这次讲座,我收获特别大。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承认孩子的性格差异,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心理需求,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家长,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多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正面评价,为孩子的成长助力,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知心人,用心陪伴,用爱浇灌,静待花开,培养有幸福感的孩子,做幸福的家长。
四9班 杨佩娜家长
观看了田老师的《遇见成长 静待花开》的讲座视频后感触颇多。它让我认识到对待孩子需要有更多的耐心,也需要有更多的智慧去帮助孩子解决她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我还认识到孩子遇到的问题有很多是家庭问题的投射。作为家长虽然不能保证家庭生活中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应当正确引导孩子来认识这些问题,尽量不受影响。
五1班 王千懿家长
田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讲解,使我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孩子性格、习惯和价值观的塑造过程。讲座中的一大亮点是讲师对“爱的教育”的解读。她强调,爱不是简单的宠溺和纵容,而是一种理性的、有原则的情感表达。家长应该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挫折、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承担责任。这种理念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反思自己以往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之处。
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它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孩子、用爱去陪伴孩子、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我将把这次讲座的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家长。
六3班 沈琸然家长
《遇见成长 静待花开》讲座给我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家长,谈谈对家庭教育及家校合作的一些看法:
1.通过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实现成长。
2.以平等、包容、鼓励的态度看待孩子的成长,对于即将到青春期的孩子们,我们家长应该给与孩子无条件的爱,足够的信任、尊重和安全感。
3.通过不断给予孩子正面评价,帮助孩子们建立价值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充满动力。
4.家长应该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状况,及时与老师沟通孩子在家的情况,通过家校合作让学校教育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正如我们今年“525心理文化节”的主题——大手拉小手,幸福一起走。家校共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幸福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