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成•教师雅作】浸润汉字文化,构建快乐课堂——关于字理识字法在小学低学段语文课堂中应用思考

2023-11-05 17:33:29.0

撰稿:余悦

供图:余悦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我国文化的载体。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石,小学低学段也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学段的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在小学阶段学生要累计认识常用字3000个左右,而在第一学段(1-2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方面规定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如何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提升教学趣味性,让学生在识字时有规律可循,受到很多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而想要探究识字的规律,我们就要追溯汉字背后的意义,即“字理”。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强调语文教学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而“字理识字法”根据汉字的构形规律,将汉字的形音义巧妙结合,恰好可以将我国汉字的魅力展现给学生,同时吸引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小学低学段的学生多以无意注意、机械记忆为主,所以在本阶段我们可以兴趣与情感并行,让学生在掌握汉字造字规律的同时,喜欢主动识字写字。

1699176848007007401.jpeg

那到底怎样做才能将字理识字法真正运用到语文教学之中呢?我在一年级课堂上也做了诸多尝试。一年级语文课本不是以拼音开始语文教学,而是安排了一个识字单元让孩子们开始语文学习。第一单元《日月水火》就是将象形文字这一特殊文字类型展现给初学汉字的孩子们。文中的“日、月、水、火、山、石、田、禾”八个字和甲骨文以及有趣的图片一同出现在课本上,可以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汉字的魅力。

1699176865321076432.jpeg

语文教材编写时科学地以“实际图片——甲骨文——现代规范汉字”这样的方式展现,这种设计非常巧妙。对于刚接触汉字的孩子来说,可以实现激发识字兴趣、了解传统文化的双重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日月水火》这一课的一些生字出现在识字表中,但是教材并未直接出示字理识字。我还是设计了字理识字环节,讲生字时用具体的图像呈现,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来进行教学,把汉字构字的简单规律介绍给学生,期望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汉字的构造,获得自我识字的能力。同时我还会充分运用多种媒体资源,如动画演示、配对游戏等活动设计教学环节,这会让原本枯燥的识字环节变得热闹起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记忆的程度也要远高于机械记忆,孩子们可以尽情感受学习汉字的魅力。

1699176879336069689.jpg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实物与文字的内在联系,将他们进行直观对比,让抽象的汉字与具体实物相联系,字形、字音、字义巧结合,以生为本,加强学生理解记忆。如教学“雨”字时,我先出示了雷雨天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再出示甲骨文“雨”字,最后向学生展示我们今天课堂上所学的汉字“雨”,不断启发学生,让他们观察相通之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甲骨文的有趣之处:天空原来就是“雨”上面的“横”,下面的几个点长得很像雨点。通过不断的对比、发现,学生一想到雨,就会想到一生动的图像。同时,在孩子们朗读时,我会引导学生控制声音音量模拟毛毛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以此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699176891863041724.jpeg

猜汉字、画汉字、唱汉字、演汉字。一个个有趣、多样的教学环节背后体现的其实是我们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在我求学、工作的道路上,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汉字和语文的魅力,也期望带着孩子们一同去感受我所体会的美好。我国古代很多书籍如《说文解字》《文字蒙求》等,都详细介绍了象形、会意等各类文字的字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也要研读古书,让自己树立文化自信,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让汉字精神代代流传。我期望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字理识字法,引导学生透过线条分明的方块字感悟其背后文化精髓领略汉字所独有的文化魅力。

1699176905290031539.jpeg